预科生乐学“非遗”感知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者:信息发布员发布时间:2019-01-27浏览次数:271

123日下午2点,有着“中华一绝”、“艺苑奇葩”等美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书本上、画册里、纪录片中走进了上海师范大学校园西部的留学生中心,在来自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尼泊尔等22国家的近百名预科生面前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艺术秀。

本次“非遗进校园”活动,包括剪纸、泥塑、皮影等三个非遗项目,以现场展示+体验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为精心挑选的3位非遗传承人,旨在通过这些非遗技艺的介绍和体验,展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引导预科生关注“非遗”艺术,切身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现场展示环节,非遗的传承人们首先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向预科生们介绍了非遗工艺的悠久历史和发展现状,言简意赅再现传统文化之美。接着,他们将准备好的作品分别进行展示——泥塑手法细腻,造型巧妙;剪纸构思精细,创意独特;皮影唱腔古朴,光影迷人,极大激发了预科生们对后面体验活动的浓厚兴趣。

身体验环节,预科生们显得非常兴奋,大多表示都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参与皮影戏项目的学生,由幕前转为幕后,开心而投入地演绎着他们心中的中国故事;而参与泥塑和剪纸的学生,创作了自己的第一件泥塑和剪纸作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个多小时的非遗活动进行地井然有序,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结束后,预科生们纷纷与老师以及小伙伴们合影留念。

参加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的预科生们很多都来自“一带一路”倡议成员国,如蒙古、埃及、尼泊尔和乌兹别克斯坦。独特的文化艺术是民族的代言,非遗文化课堂已经成为增强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以及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纽带,相信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助于通过“文化先行”的方式帮助国际生们认识并感知中国,更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活”起来,走向世界,以期用“文化相通”推进“心意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