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构建学校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6月30日至7月7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协办的马来西亚国际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修班圆满结束。来自马来西亚国民中小学、国际学校、私立学校、技职院校及高等院校的27名中文教师参加培训。副校长蒋明军,国际交流处、对外汉语学院的相关负责人以及教师代表分别参加了开班式和结业式,并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蒋明军在欢迎致辞中表示,2024年是中马建交50周年,也是“中马友好年”。李强总理在庆祝中马建交50周年暨“中马友好年”招待会上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友好”都是中马两国交往的底色。要深化交流互鉴,厚植人民相亲基础。近年来,国际中文教育在马来西亚一直稳步发展,在密切中马人文交流、加强文明互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中文教学质量,师资是关键。本土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影响着国际中文教育的整体水平,也影响着教师本人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蒋明军希望老师们能够在研修过程中积极表达学习感受,丰富思想交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共同推动马来西亚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
本次研修班为期八天,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汇聚优质资源,定制专训课程。培训内容包括“新技术与国际中文教育”、“《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与教师专业发展”、“行动教学法与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国家语言能力建设与语言资源保护和开发”、汉语语言要素教学技巧、中文课堂活动设计、教案设计与编写、试卷的编制与分析、网络教学资源的获取和处理、课堂教学实践等课程,以讲座、工作坊、小课堂等形式开展,并由来自华东师大、上海外国语大学及上海师范大学的专家授课。
研修期间,学员还赴上海市宋校嘉定实验学校交流学习,通过考察,让马来西亚老师更深入了解中国的教育发展现状,展示上海的教育软实力,探索中马双方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可能。此外,学员还参观了校博物馆、校史馆以及上海知名文化景点。
结业仪式上,学员们进行了学习总结与经验分享,畅谈自己在上海的所见所闻与学习收获,并对各位授课教师、助教老师们表示感谢。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教师许曼文(Nur Afifah Binti Elias)表示,此次研修不仅提供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技能的机会,更是增进了对汉语文化深度理解的契机。希望可以借助语言与文化的纽带,把中国介绍给马来西亚,把马来西亚介绍给中国。马来西亚斯里百达(Sri Bestari)国际学校学生事务副校长廖伟伦认为,这次研修班汇集了众多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无论是课堂管理、教学设计,还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都将极大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开阔教育视野。马来西亚圣克图斯(Sanctus)国际学校的刘端嫣老师则被上海宋校嘉定实验学校“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教育理念所深深打动,同时也被师大博物馆、校史馆的新颖设计和文化底蕴所折服,并联想到将来如何更好地让自己的学生们喜欢学习汉语。马来西亚巴生卫理公会国民小学教师马莲(Mariam Binti Md Nor)表示,一周的学习让她在中文教学领域中受益匪浅,迫不及待地要把在这里的收获和体验,应用在教学中,分享给自己的学生。马来西亚仕林河技职学院的扎一德(Rozaid Bin Abdul Rahman)对一周的学习生活倍感难忘与不舍,他表示此次研修班是一个开始,启发他将来把中文在马来西亚推广得更好。马来西亚藤比国际学校教师谢宜容感谢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试讲中给予的中肯和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让她在观摩与学习中收获满满。此外,研修学习让她对国际中文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相信马来西亚中文教师可以更清晰、更自信地走出属于马来西亚中文教育的独特风采。
对外汉语学院石慧敏老师和刘春光老师分别作为教师代表,给学员们送上寄语,希望马来西亚老师们利用学习到的知识,回去后真正做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好教师,一起致力于马来西亚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繁荣。
最后,在老师们的一首“用马来西亚的天气来说爱你”歌声中,2024年马来西亚国际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修班圆满落幕。
上海师范大学过去两年连续举办了两期“马来西亚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提升项目”线上培训,今年是首次举行线下研修,前后累计培训200余名教师。研修项目的成功举办,为马来西亚本土中文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将有力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进一步推动马来西亚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提升中国语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促进了中马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为构建中马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供稿、照片:国际交流处)